編輯條目規格 |
大航海時代Online - 船隻歷史
攻略目錄
-
2019全新改版 新章節「幻想探求篇」傳承航路磅礡登場 編輯
新章節「幻想探求篇」傳承航路磅礡登場 -
遊戲介紹
世界背景 國家介紹 原畫設定 音樂賞析 酒館套餐一覽表 -
世界概觀
大航海時代 人物介紹 港口介紹 兵器介紹 船隻歷史 -
新手教學
新手上路 實用熱鍵 操作介面 爵位階級 技能分析 新手知識 -
主線任務
葡萄牙 英格蘭 西班牙 威尼斯 法蘭西 荷蘭 奧斯曼土耳其 -
任務攻略
任務-馬賽 任務-阿姆斯特丹 任務-雅典 任務-斯德哥爾摩 任務-亞丁 任務-伊斯坦堡 任務-倫敦 任務-亞歷山大 任務-里斯本 任務-聖多明哥 任務-突尼斯 任務-桑給巴爾 任務-拿坡里 任務-開普敦 任務-塞維爾 任務-威尼斯 任務-聖喬治 任務-不來梅 任務-熱那亞 任務-卡利卡特 敕命任務 -
職業介紹
冒險家 商人 軍人 -
職業技能
冒險系 交易系 戰鬥系 語言系 各港口使用語言 -
轉職情報
冒險家轉職任務 商人轉職任務 軍人轉職任務 -
生產製作-技能類
烹飪 工藝 縫紉 鑄造 保管 -
生產製作-成品類
交易品 食物 武器 裝備 道具 大砲 船配件 -
生產製作-其他
釣魚 探索 造船 採集 調度 -
船隻情報
船隻情報 販售港口 NPC船隻 船側砲 船首砲 船尾砲 輔助帆 追加裝甲 特殊裝備 船首像 徽章 塗料 -
物品裝備
帽子、頭盔 衣服、甲冑 手持物 手套 鞋子 食物、料理 武器類 海戰道具 陸戰道具 航海道具 消費道具 消耗道具 合成染料 樂器 裝飾品 -
藏寶書庫
地理學 考古學 宗教學 生物學 美術 財寶鑑定 -
發現一覽
鳥類 昆蟲 植物 化石 財寶 史跡 海域 陸地 港口、集落 美術物品 歷史遺物 宗教遺物 宗教建築 小型生物 中型生物 大型生物 海洋生物 -
交易商品
纖維 染料 酒類 香料 寶石 雜貨 礦石 食品 家畜 火器 紡織品 調味料 香辛料 嗜好品 醫藥品 美術品 工藝品 貴金屬 武器裝甲 工業製品 -
世界地圖
入港證列表 歐洲北部 歐洲西部 歐洲東部 加勒比、中美 非洲西部 非洲南部 非洲東部、印度洋 東南亞 南美 大洋洲 東亞 北美 -
初心者日誌
航海者學校 冒險學校攻略 商人學校攻略 海事學校攻略
索引編輯
編輯
:: 船隻歷史 - - 歐洲木造帆船發展簡史 ::
歐洲木造帆船發展簡史 作者:相良宗介 | ||||||||||||||||||||
Galley 單層甲板大帆船: 希臘時代使用至十六世紀,後來因火炮的出現而被取代。 船體長,快速,使用撞角 (ram) 攻擊,以槳手推動。隨著 galley 的發展,槳手由單排漸漸增加為多排(例如有(單側)單排二十四划,雙排共二十五划,三層共八十划,三層共八十七划等型制)。帆只用作輔助航行。 而商用船槳手少。1967 年發現的一艘小船 Kyrenla, 長四十九呎,船樑 (beam) 十四呎六吋,約可裝貨七噸。帆椼 (spar) 長三十四呎四吋,推斷帆面積六百四十五平方呎,推斷航速五節。 已知大者可達八十二呎長,二十三呎寬,平均噸位 (burden) 小於八十噸。 羅馬時代 Galley 變化不大,槳手可達五排。而商船可大到一千六百噸。例如 Isis: 180 x 46 呎,約一千兩百至一千三百噸。此型商船用於地中海上交易達千年。 拜占庭戰船 Dromon 為首先使用三角帆 (lateen) 者。 方帆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,中世紀的地中海成為了 lateen 的天下。(註:此時已有火炮) Viking 帆船: 凱薩時代已有出現的紀錄。特點為: 舵槳 (steering-oar) 只在右舷 (所以右舷被稱作 steerboard, 後來轉化為現在用的名詞 "starboard"),使用龍骨 (keel),船身沿水線延伸,故稱 longship, 但其實並不特別長,只是因為吃水深且船身窄而得名。有三十至四十個划手座,船長約一百一十五呎。 十字軍時期地中海出現二層甲板的 round ship, 型制明顯受 longship 影響。船體 85 x 20 呎, 略小於羅馬貨船。有雙桅桿,前者高大且略向前傾,船尾有尾堡。 十二世紀出現有中央尾舵的 cog。 十四世紀的 cog 長一百呎,寬二十三呎,吃水 (draft) 和當時地中海的貨船同為十呎。 更大的 cog 成為 hulk , cog 與 hulk 皆為單桅,方帆,有副底帆 (bonnet) 或疊帆部 (reef)。 長船演化的過程中,乾舷 (freeboard) 漸漸上升,首,尾堡漸漸和船身合一。當時 cog 與 hulk 據有北海交通。 中世紀後期: 十四世紀後期的地中海運輸以 carrack 為主流,至兩百年後才被 galleon 取代。西,葡也用之航行於大西洋。 Carrack 融合 round ship, cog, hulk, 有二至三桅,mainsails 與 fore-topsails 為方帆,尾桅 (mizzen mast) 上張三角帆。有四至五層甲板,吃水深,乾舷高,可達兩千噸。有尾舵,首尾堡更加簡化。為增加性能,船首加裝了第一斜桅 (sprit) 上張有斜扛帆 (spritsail)。mainmast 上則加中桅帆 (topsail), 下則加 bonnet。 哥倫布的旗艦 Santa Maria 即為 carrack。長七十六呎六吋寬二十六呎,不屬大型。 大者可達長一百二十呎八吋寬三十四呎二吋,其龍骨長八十五呎四吋。 Caravel 為十五至十六世紀的小型貨船,約一至三百噸。有三桅加 bowsprit, 使用三角帆或三角帆與方帆混用。 哥倫布的另外兩條船,Nina 與 Pinta 即為 caravel。 中世紀的戰船: 仍以 galley 為主(galley 後來發展成 galleassa 或 galeass(可視為 galley 對 galleon 最後的抵抗),galleon 則是由 carrack 發展而成)。 後期的galley受拜占庭 dromon 影響,船長而低,沒有了撞角,但是有 "beakhead", 主要用來登艦而非撞擊。有一至三桅,張三角帆,船尾圓形(希臘時代為高翹的船尾),有置中的尾舵,有簡化的尾堡。 威尼斯,土耳其,使用至十七世紀。
約在同時,不列顛的 galleon 在 Calais ( http://www.one35th.com/model/k5/map-calais-new.jpg ); 德國 galleon 在自己家附近,輕易打敗西班牙的 galley, 象徵了 galley 時代的終結。 火炮與 Galleon: 十四世紀初已在船上安裝火炮。1336 年法國攻打 Antwerp, 1338 年 Genoan galleys 抵抗海盜,都用上了火炮。但當時船隻的穩定性及靈活性都不夠。 Carrack 狀況比較適合火炮(cog, galley 只能沿長軸發射火炮,否則易翻船),又比 cog 靈活,也比 galley 適合遠航。 十五世紀列強向外擴張,對船隻也有了新的需求: 夠快,以縮短航行時間 、不用太多人即可駕駛、能夠裝夠多貨物、能夠武裝自我。戰船與商船的界線因此而模糊。 十六世紀起 Carrack 開始改變,船身加大,桅與帆都增加。 Galleon 源自英國,十五世紀起由 Carrack 演變而成。 十六世紀早期,英人 James Baker 發明側舷砲口 (lateral gun port)。使用此設計,1514年下水的 Great Harry (Henry Grace a dieu) 為 Henry VIII 的旗艦,重一千噸,四桅 (foremast, mainmast, mizzen, bonaventure),前後有高堡,122門炮,大量弓箭手與弓、箭。 Sir John Hankins 改良 Great Harry 的設計製造出第一艘真正的 Galleon。去除了首堡,降低尾堡,加長船身,使用多節桅桿。 十七世紀早期,Phineas Pete 製造出比伊利沙白時代長一點五倍,吃水更深,火炮可置於三層甲板的 galleon。 十六世紀起各國也使用 lateral gun port, 但英國的 galleon 仍獨步海上。 Galleon 的 sprit 上又有一個直立的桅桿,上張 spritsail topsail。而 bonaventure 則在十七世紀後半消失。 galleon定義: 和galley約等長,但更高,更厚實,船首高,四桅,二方帆,二 lateen,戰商雙用。 Full rigged ship 與戰列艦 (ship of the line): 1637年下水的 Sovereign of the Seas, 127"x46"6'x19"4', 全重 1522 噸。 英國船越來越大(木船的極限約為兩百呎),裝載更多砲,法國船較短胖平穩,放棄經常無法使用的第三層火炮。但後來兩國設計也經常互相模仿。 船堡漸漸降低,張帆法也有大改變。reef point 又出現(中世紀不愛用 reef 而愛用 bonnets),spritsail topsail 變成船首三角帆 (jib), staysails 張在桅桿間。Mizzen 變成 fore-and-aft spanker(最初只有斜椼 (gaff), 後來又有下椼 (boom))。成為了十八世紀的full rigged ship, 再演變成戰列艦 ( ship of the line )。 英國將船隻分級為: first rater:至少九十門炮。 2nd, 3rd rater 則較小。 只有一層 gun deck 的 frigates 是 4th raters。 corvettes 是 5th raters。 4th 5th raters 不被視為戰列艦。 6th raters 則為其他軍用船。 Victory: 1765 年下水的 first rater, 噸位達 2142 噸,最初配備 100 門炮。 後雖有大至兩千六百噸以上的船艦,但 Victory 幾乎已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木造船艦的極限。其配備的三十二磅火炮 (32 ponder) 初速為每秒一千六百呎,最大射程兩千四百六十碼,最佳射程四百碼。可打穿二點五呎厚的橡木,射擊一發花費五十英鎊。 十八世紀末才使用燧發機 (flintlock)。 1805 年 Victory 的武裝: lower deck 32pdr x 30 middle deck 24pdr x 28 upper deck 12pdr x 30 quarter deck 12pdr x 12 fore castle 12pdr x 2, 68pdr x 2 攜帶彈藥: 火藥:150 whole barrels 共 1350 磅,80 half barrels 共 3600 磅,2 priming barrels 共 90 磅 paper cartridges(裝火藥的紙包)937 1234 1799(依序為 32pdr 24pdr 12pdr) round shot 997 872 800 double-round shot 10 11 14 grape shot 10 20 156 參考書目: Sailing Ships, ISBN: 1-58663-231-0 The 100-Gun Ship Victory (Anatomy of the Ship Series), ISBN: 1-55750-418-0 | ||||||||||||||||||||